酒瘾犯了是什么症状.
发布时间: 09-06 来源: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
酒瘾犯了是什么症状?——一问一答全解析(附真实患者案例)
Q1:什么是“酒瘾”?医学上如何定义?
A: “酒瘾”在医学上称为酒精使用障碍(Alcohol Use Disorder, AUD),是一种慢性、复发性脑部疾病。它表现为对酒精的强烈渴求、失控性饮酒、耐受性增加(越喝越多)以及停酒后出现戒断反应。
当一个人长期大量饮酒,大脑的奖赏系统和神经递质(如多巴胺、GABA)功能发生改变,形成生理与心理双重依赖。一旦减少或停止饮酒,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,这就是“酒瘾犯了”,也叫酒精戒断综合征。
关键提示:酒瘾不是意志力薄弱,而是一种需要专业干预的疾病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Q2:“酒瘾犯了”有哪些典型症状?
A: 酒瘾发作的症状轻重不一,通常在停酒后6-24小时内开始出现,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:
轻度症状(常见于早期戒断)
- 强烈的饮酒冲动或“心瘾”
- 焦虑、烦躁、易怒
- 手抖(尤其是早晨拿杯子时明显)
- 出汗、心慌、心跳加快
- 失眠、多梦、难以入睡
- 恶心、食欲不振
中重度症状(多见于长期酗酒者)
- 幻觉(如看到小虫爬、听到声音,称为“酒精性幻觉”)
- 意识模糊、定向障碍(分不清时间、地点)
- 癫痫发作(多在停酒后12-48小时)
- 震颤谵妄(DTs):最严重的表现,出现全身剧烈震颤、高热、幻觉、躁动不安、意识混乱,死亡率较高,需紧急就医
重要提醒:自行“硬戒”风险极高,尤其是有多年饮酒史者,应在专业医疗机构指导下安全戒酒。
Q3: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如何治疗酒瘾发作?有何特色?
A: 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在酒精依赖与戒断综合征的治疗中,采用“中西医结合、身心同治、安全脱瘾”的综合干预模式:
- 西医支持治疗:使用药物平稳过渡,缓解戒断症状,预防抽搐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。
- 中医辨证施治:
- 肝郁化火型:疏肝泻火,清热安神(如龙胆泻肝汤加减)
- 痰热内扰型:清热化痰,宁心定志(如温胆汤加减)
- 心脾两虚型:补益心脾,养血安神(如归脾汤加减)
- 阴虚风动型:滋阴熄风,镇静止颤
- 非药物疗法:
- 针灸:调节自主神经,缓解焦虑、失眠
- 耳穴压豆:抑制酒瘾冲动,稳定情绪
- 头部推拿与中药熏蒸:改善脑部供血,缓解头昏、头痛
- 心理干预:帮助患者认识疾病,重建认知,预防复饮
治疗不仅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戒断期,更注重长期康复与防复发。
Q4:能否分享两位患者的治疗经历?
A: 当然可以。以下是两位在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真实案例(已隐去个人信息):
案例一:每天不喝酒就手抖心慌,中药调理让他摆脱依赖
患者情况:王先生,45岁,饮酒史18年,每日至少半斤白酒。近2年出现明显依赖:一旦不喝就手抖、心慌、出汗,晚上难以入睡,情绪暴躁,家人多次劝戒无效。曾尝试在家“硬戒”,但第2天出现幻觉,被紧急送医。
中医诊断:舌红、苔黄腻,脉弦滑,辨证为“肝郁化火,痰热扰心”。
治疗方案:采用清肝泻火、化痰安神的中药方剂(龙胆泻肝汤合温胆汤加减),配合针灸(百会、神门、太冲等穴)及耳穴压豆调节自主神经功能。
治疗效果:治疗1周后,戒断症状明显缓解,心慌手抖减轻;2周后可整夜安睡,酒瘾冲动大幅下降;持续调理1个月后,成功戒酒。随访半年未复饮,情绪平稳,家庭关系改善。
案例二:戒酒后幻觉频发,中医助其“清醒”回归
患者情况:李先生,48岁,长期酗酒,因一次酒后摔倒住院,家属趁机强制其戒酒。但停酒后第3天开始出现幻觉,总觉得房间有蛇,夜间大喊大叫,意识模糊,被诊断为“酒精性谵妄”。
中医诊断:神疲乏力,舌淡苔白腻,脉细弱,辨证为“湿热伤阴,心神失养”。
治疗方案:以“清热化湿、养阴安神”为原则,使用中药汤剂(黄连温胆汤合生脉散加减),配合头针镇静安神,并辅以心理疏导。
治疗效果:治疗5天后,幻觉消失,意识恢复清晰;2周后情绪稳定,睡眠改善;继续巩固治疗,逐步建立戒酒信心。出院后定期复诊,目前已戒酒10个月,恢复正常生活。
Q5:酒瘾患者康复期间,家人该如何支持?
A:
- 理解疾病本质:酒瘾是病,不是“意志薄弱”,避免指责和羞辱。
- 鼓励就医:支持患者接受专业治疗,不强行“冷戒”。
- 营造无酒环境:家中不存放酒,避免带患者出入饮酒场合。
- 关注情绪变化:戒酒后易出现抑郁、焦虑,及时沟通或寻求心理帮助。
- 参与康复过程:学习相关知识,配合医生进行家庭监督与鼓励。
结语:
“酒瘾犯了”不是简单的“想喝酒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郑州金水脑康中医院通过中西医结合、身心并重的治疗模式,为众多酒精依赖患者提供了安全、有效的康复路径。戒酒之路虽难,但只要科学干预、家人支持、患者配合,重获清醒人生,绝非遥不可及。
上一篇:酒瘾怎么治疗才能彻底消除?
下一篇:酒瘾怎么戒?